青岛天一红旗纺机集团有限公司深耕纺织机械领域——做喷气织机的开拓者

时间:2024-11-18 07:24:03 分类: 来源:

“墙板再抬高一点 ,青岛旗纺注意旁边的天红团有拓支架。”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机集青岛天一红旗纺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旗纺机”)组装车间,几名工人正在合力组装一台名为HQF001的限公械领“大家伙”。“HQF001是司深我们今年研发出的共轭凸轮打纬喷气织机。”红旗纺机总经理刘钧一指着身后的耕纺一排排喷气织机自豪地说:“我们今年的订单已经排到年底了 !”从手工织布到有梭织机 ,织机织机再到如今的喷气喷气织机 、喷水织机等无梭织机,青岛旗纺纺织机械不断进行迭代升级。天红团有拓红旗纺机深耕高性能智能喷气织机、机集喷水织机领域 ,限公械领走出了一条从传统纺织机械企业到高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司深蝶变之路。勇于自主创新2004年,耕纺青岛天一红旗纺机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时,织机织机主营产品为环锭粗纱机。管理层看到,粗纱机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从长远看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 。红旗纺机董事长刘培德深入市场调研发现 ,市面上基本都是进口喷气织机,国产喷气织机数量少、市场小,但进口纺机高昂的价格令许多企业望而却步 。既然如此 ,为何不自己研发喷气织机呢?瞄准缺少国产喷气织机这一市场空白后 ,红旗纺机开始朝着这个目标发力 。企业经过对市场的调研与分析后,发现国外织机多数是窄幅织机,这类织机只能纺织筘幅不超过1.9米的布料,但是国内市场对2.6米 、3.6米甚至4米以上筘幅的布料需求渐渐增长 ,于是红旗纺机快速组建起研发团队,专攻宽幅喷气织机技术 。“我们以前没做过宽幅喷气织机,只能一点一点摸索 。”红旗纺机研发部经理邵星伟回忆说  ,“从窄幅到宽幅,看似只需要延长机器撑档的长度,但是延长撑档后 ,机架因为受力较小更容易变形 ,这样就导致机器振动较大 、部件易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技术人员尝试对机架的长度 、宽度进行改进,但效果并不理想。经过细致观察 ,技术人员又把目光对准了机器撑档 ,将原本形状为C型钢的撑档改为矩形管,经过反复测试,机架变形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2005年 ,JA11喷气织机研发成功 ,作为一款主打“性价比”的宽幅喷气织机 ,它的设计转速达到每分钟750转 ,可以织出1.9米至3.6米宽的布 ,一上市就受到客户青睐。直到现在 ,JA11喷气织机依然是红旗纺机的主打产品。随后 ,红旗纺机又在JA11喷气织机基础上进行创新,研发出能织出4.6米筘幅布匹的超宽幅织机。JA11宽幅喷气织机的研发成功,让红旗纺机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不被时代淘汰 。”刘培德认为 。树立行业标杆秉承“创新改变世界”的发展理念,红旗纺机与多所高校进行产学研交流与合作 ,建立了省级技术开发中心  ,还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合作 ,建立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喷气织机产品研发中心 、青岛市高速智能喷气织机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每年投入销售收入的8%左右用于新产品研发。然而 ,创新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每一次设备升级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2009年,有客户提出要做一种上层是亮光丝 、下层是涤弹丝的遮光布 。做这种布料需要上下双重织轴的织机 ,当时国内还没有这项技术。”邵星伟对记者说 ,“我们采用进口织机进行比较试验 ,发现关键是张力弹簧不同 。”找到症结所在,技术人员马上对张力弹簧和控制器进行调整优化 ,经过反复测试 ,上下双重织轴喷气织机终于面世 。此后 ,红旗纺机又在2012年设计研发出丝绒专用织机,2013年推出玻纤专用织机 ,2019年推出平绒专用织机……红旗纺机已逐渐成为我国纺机行业的知名品牌,年产量达6000台,产值达7亿多元。今年年初 ,红旗纺机研制成功HQF001共轭凸轮打纬喷气织机 。刘钧一介绍,之前的织机设备多数是连杆打纬 ,由于连杆之间存在间隙 ,导致引纬时间短、打纬力度弱,而凸轮打纬则没有间隙,引纬时间延长 ,打纬力度增强,高转速下既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又能节省能耗 。可对于国内纺机行业来说 ,凸轮打纬技术和国外同行业相比还不够成熟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红旗纺机用一年多时间专注攻破凸轮打纬技术  。起初设计出的凸轮软件打纬效果不理想。后来 ,技术人员有了新设想 :可以模拟8连杆 、10连杆织机的打纬运动,根据其打纬时的运动曲线规律  ,不断调整优化凸轮软件的运动曲线  。经过优化后的凸轮展现了良好的稳定性。新产品在保证每分钟高达1200转的速度时,还能比其他同等转速下的织机节省约20%能耗,织造出遮光布、褶皱布 、粘胶纤维等多种厚重布样 。一系列综合高性能优势让国产织机的凸轮打纬技术实现了新突破。“不仅如此,我们的织机还有自动补纬功能 ,当纬纱出现短纬或者断纬后,织机还能继续自动抽纱  ,从而减少人工操作 。以往一个工人只能看5至6台机器,现在一个人能看15至16台 。”刘钧一指着织机说。 创新动力不竭对一台纺机设备来说,如果电动机是“心脏” ,那么电控系统就是最强“大脑” ,电控系统通过对机械动作的控制,从而实现设备的高效节能运行 。“这是我们自主设计研发的第四代电控系统。”刘钧一打开电控系统柜 ,只见一个个精密的配件、一条条整齐的线路密密麻麻地插在数控板上。“电控系统可以连接网络 ,帮助我们远程了解设备运行情况  ,操作校正设备数据,还可以进行大数据分析,为客户提供全面、精准的解决方案。”电控系统这一最强“大脑” ,不仅为公司研发提供了基础数据,还进一步推动企业数字化变革,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以前是客户向企业提需求  ,现在企业会根据大数据主动了解客户需求,做到未雨绸缪 。与纺机一样,电控系统升级也并非易事。“近年来,我们的技术人员通过自行设计改造线路板以及了解其他先进产品的工艺 ,不断提高系统的编程技术和集成化程度 ,最终实现电控系统从一代到四代的迭代升级 。”说起其中的辛苦 ,刘钧一颇为感慨 。在近20年的发展过程中,红旗纺机潜心研发高速智能喷气织机,累计研发制造出10余种喷气织机 ,获得40多项专利,其中10多项为发明专利 。“虽然创新这条路并不好走 ,但是客户需要,我们就尽全力让客户满意 。”刘钧一说。除了研发新产品 ,红旗纺机还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从车间规划 、纺机排列 、地脚图排布  ,到设备安装和调试,再到全国各地售后网点的服务  ,企业逐渐拥有了一个高黏性的客户群体 。如今,红旗纺机已从规模不到100人的传统制造纺织企业发展成为拥有300多名员工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 。同时,企业产品畅销海外,今年一季度,出口额已达1.3亿元 。红旗纺机并没有因此停下发展的脚步,而是结合自身优势,开启了新赛道——2022年在新疆投资建设织布厂 。目前,一期车间已布设织机312台并已投产 ,二期车间还将布设织机306台。预计2023年生产织品4000万米左右。从普通织机到喷气织机,从制作设备到织布生产 ,红旗纺机的转型升级之路从未停歇 。“建立织布厂对我们来说 ,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如今,纺织行业发展日新月异,只有持续改进 、不断创新 ,企业才能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刘钧一说。 (经济日报记者 刘 成)(责任编辑:符仲明)